愛看小說網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隋王朝 > 第135回:二征高丽隋主催粮,叛军起兵谋反黎阳

第135回:二征高丽隋主催粮,叛军起兵谋反黎阳(第1 / 4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大隋大业九年,公元613年四月,隋炀帝亲自统率七十万大军出征,高句丽依旧是派兵死守鸭绿江东岸要地辽东城。

杨广御驾亲征,来至城下,先锋官屈突通奏道:“高丽兵死守城池,久不出战,若不强攻,只恐军粮又要耗费巨大。”

“传令四面攻城。”

李密笑了笑,说道:“大人勿虑,樊子盖是个贤才,满朝文武就他清廉严谨,从不勾结三派之中,所以他在朝中也毫无人脉,难以号令众人,故而他一辈子也进不了尚书省。”

在李密的一通透彻的分析之下,杨玄感心中起兵造反的萌芽渐渐展露,他对李密道:“且看皇上何时讨伐高句丽,伺机而动。”二人密商已定,只等涿郡的消息。这才是:

千员上将百万兵,从政官员少贤明。

纵然铁蹄雄风在,朝政惶惶摇两京。

礼部尚书杨玄感遵照李密之计,零零星星送了些军粮,但粮草的大份额依旧掌握在自己手中。

李密李玄邃,道出了谋反之策,让杨玄感大吃一惊。杨玄感看看窗外无人,掩起房门,对李密说道:“玄邃不可乱说,倘若传出去……”

李密毫无畏惧,诠释道:“当今朝纲已乱,世道难宁,正是起事的良机。”

杨玄感皱着眉头想了想,说道“不可,不可,万万不可。”

一看杨玄感感还是不敢认同,李密说道:“自皇上登基以来,表面功绩卓著,实则党争不休,三派鼎力,内耗殆尽。”

“何以见得?”

由于杨玄感延缓了运送粮草的日子,远在涿郡的隋炀帝杨广也只能休整兵马,等待时机。此时涿郡尚有兵马七十多万人,隋炀帝准备就用这七十多万兵马讨伐高句丽。

这一日,忽然虞世基匆匆来见,送来皇后亲笔奏疏。隋炀帝打开奏疏,对虞世基言道:“皇后说沿途之上,盗贼频生,劝朕罢兵休战。”

虞世基微微一抬眼皮,暗中瞅了一眼杨广的眼神,不敢进谏,违心说道:“微臣以为,盗贼滋生是小,讨打高句丽是大,不可因小失大。”虞世基明白,皇后萧珺进谏没事,但大臣进谏必会触怒龙颜。

看皇帝眼色说话,是虞世基的强项,他知道隋炀帝根本无心剿匪,一门心思要打败高句丽。

虞世基的话让隋炀帝十分欣慰:“虞爱卿最知朕心,立刻起草诏书,命来护儿率水军出东莱;命杨玄感抓紧输送军粮,各路大军开拔,朕于今年四月再征。”虞世基领了君命,去草拟诏书。

李密接着说:“令尊越国公去世后,关中派仰仗苏威、宇文述,此二人一个是无为好人,一个阴谋之徒,但二人已老迈,之后再无贤能之才。江东派全赖虞世基、裴蕴,此二人一个是阿谀小人,一个是枉法酷吏,终无大用。皇后党原有诸葛颖、萧琮、萧玚,颇具才干,奈何相继陨落,命归黄泉。如此看来,皇上手下除了一群武夫,再无能人。”

“哦…..”

杨玄感听了这话,深有感触,“玄邃说的不无道理,朝廷真要到误国误民的地步了。”

“所以尚书大人,百万大军的粮草在您手上,那就是大隋的命根啊。”李密劝道。

“还是不可。”杨玄感心中揣着矛盾,又摆了摆手,他对李密说道:“整个东都四周,全在樊子盖的管辖之下,那樊子盖什么阵势没见过,不能贸然行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