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看小說網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一八六一 > 第九十五章 招降纳叛

第九十五章 招降纳叛(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招降纳叛的手段淮军也不止耍了一次两次,每一次都十分的受用,曾纪泽一听就知道他又有了招降的想法,而这想法,其实与自己心下的预计正是不谋而合。

“少荃有何良策,不妨直说。”曾纪泽道。

李鸿章目光投向了对面的程学启:“是何良策,就由方忠来向大家解释。”

程学启行事果决,也不等曾纪泽发问,便是起身道:“现下苏州城中的发匪,除了伪慕王谭绍光之外,其余伪纳王、伪比王、伪康王等均无守城之志。我与那伪康王汪安钧本是同乡,前不久他派人秘密联系过我,说是愿与伪纳王等人献城投降,我想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大好机会,兵不血刃的拿下苏州。”

众人一阵的吃惊,潘鼎新哇哇叫道:“老程,有这等事你怎么今才说呀?”

参加苏州会战的淮军有吴长庆团、潘鼎新团、刘铭传团、张树声团、周盛波团、胡雪参团、程学启团七个团,外加直属炮营,淮扬水师,总兵力达到了三。\\wwW.qВ5、com\.而苏州城中将近有四万太平军人马,除却老弱病残之外,能战者不过三万,这是淮军在苏松战场上,第一次在总兵力上也超过了太平军。

曾纪泽在总攻开始前一夜赶到了前线,并召开了一次临战前的军事会议,各部高级军官悉数到场。随同曾纪泽赶到前线的有李鸿章、王凯泰等高参,甚至黄浦军官学堂的总教习戈登也跟随而来,他的目的是亲临战争现场,为他的教学工作提供实践范例。

“明天的仗该怎么打,各位可以各述己见,畅所欲言。”曾纪泽环视众人,以轻松的心态说道。

刘铭传一摆手,颇为自负的说道:“李秀成带着发匪主力去了金陵,城里不过几万残兵,咱们淮军要人有人,要枪有枪,还用考虑该怎么打么,我觉得就一句话‘往死里打’。”

刘铭传话虽然糙,但分析的却十分的到位,众将纷纷表示赞同。

程学启道:“汪安钧到底是真降还是假降,我当时也不好分辨,在未确认之前,当然不敢擅自向曾大人禀报,更不好跟你们说了,未免陷露消息。不过前一段时间,那汪安钧冒险出城与我会面,表示一定会投降,若有必要有话,还会献出谭绍光的人头。我估计他是真的走投无路,确实想归降了。”

曾纪泽自然知道淮军占尽优势,苏州城攻克只是时间的问题,但苏州城防坚固,淮军若想强攻,势必付出相当规模的伤亡,这是曾纪泽所不愿看到的,他的每一名士兵,在不久的将来都将有更大的用处,死在与太平军的交战中确实有点不值。

“少荃,你以为如何?”曾纪泽习惯性的询问李鸿章,他对战场形势的洞察力总是那么深刻,每每能提出最优的作战方案。

“省三的看法当然是不无道理,若依他的法子,自然也能攻下苏州城。”李鸿章言语老道,在提出反对意见时向来是对别人先肯定,后否定。果不其然,他话锋一转,接着道:“不过苏州不比江阴,它可是发匪东南的老巢,城防之坚固,可比金陵。李秀成虽然不在了,谭绍光也非等闲之辈,何况他手里起码还有三万能战之兵,兵法上讲,攻守双方的兵力比例,至少是十比一才有胜算,咱们虽然有武器优势,但发匪有守城之利,两者相抵,其实咱们的优势并不明显。”

李鸿章的眼光不可谓不犀利,听他这么一分析,众将又觉得颇有道理,刘铭传道:“那你说该怎么打,不强攻的话,难不成等着发匪开门投降啊。”

李鸿章笑了一笑,似是胸中藏有天机,反问道:“省三你忘了太仓、常熟咱们是怎么拿下的吗?再坚固的保垒,从内部也很容易摧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