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看小說網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残汉逐鹿 > 第一八二章 于文则奔袭攻宛城

第一八二章 于文则奔袭攻宛城(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袁胤年约三十岁出头,短髯,浓眉,面带忧虑之色沉吟道:“显光,我认为为今之计,首先必须要快马传信将这个消息告诉你父亲,然后动员全城百姓上城迎敌,第三则是要派出天使前往曹营加以训斥,并趁机打探敌军的虚实。”

袁耀从小便在蜜罐中长大,从没有经历过什么大风大浪,又如何能够从容应对眼前的困局,自然是袁胤怎么说怎么是了。

袁胤固然出身名门,自幼便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却最多只能算是中人之才。说好听点叫稳重大气,说难听点却是死板教条。他说提出的三点建议,表面上看中规中矩,有条不紊,实际上却根本都派不上用场。

于禁不可能不知道天子在宛城,可他依然提兵攻了过来,这说明他根本就不会在乎那所谓的天子斥责。至于号召全城百姓上城御敌,那更是无稽之谈,如果袁家人的号召有用,民间就不会有那么多人不惜自残以躲避兵役了。传信袁术?虽是题中应有之意,但除了徒增袁术的烦恼外毫无作用,丛宛城到安城,一来一往最少需要六七天的时间,而宛城可能坚守这么久么?

袁胤认为是可以的,因为宛城的城墙足够高,足够宽,莫说曹军只有区区两万人不到,便是有十万大军,想要破城而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曹纯疑惑道:“那文则兄为何面带愁容?”

于禁苦笑道:“天子!”

稍微停顿了一下,又解释道:“若城内袁贼以天子为质,你我如何应对?”

曹纯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看着于禁问道:“那文则兄可曾想出了应对之法?”

“无解。”

袁胤却是忘记了孟子的那句话,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守城的关键不在于城而在于人。若是无人守御,纵然城高百丈又有何用?

当然,号召百姓主动上城,也只是说说而已,袁术统治南阳这些年来,又几时和百姓讲过道理了?

于是,次日一早,于禁便在宛城城头上,隐隐约约的便看到了一个个的白头翁,那都是被袁胤“号召”来的无辜百姓,走起路来都晃晃悠悠却被逼着站在城头上当肉盾的可怜人。

“袁氏,当真可恶!”

于禁无奈地摇了摇头,“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只能寄希望宛城内袁术留下的都是酒囊饭袋吧。”

如今宛城内,表面上权力最大的,当然是小皇帝无疑。但实际上,几乎全天下人都知道,小皇帝现在只是名义上的皇帝了。莫说普天之下率土之滨了,便是在宛城内,还遵他命令听他指挥的,也没有几个人了。

袁术的嫡子袁耀,才是宛城实际上的老大。但因为袁耀年纪尚幼还未加冠,所以袁术又留下了丛弟袁胤辅佐。

曹军攻来的消息,让这对叔侄顿时慌了手脚,要知道袁术为了凑齐十万大军,连刚从民间征调而来还未训练的新兵都拉上了战场,留守宛城的兵员素质就可想而知了。

以不到五千的老弱病残,对上刚经历过一场大捷,士气正旺的曹军虎狼,袁氏叔侄又如何能淡然处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