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看小說網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无双大明 > 八十九章 先下一成

八十九章 先下一成(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刘谨今日穿着一身加了棉絮的蟒袍,这身蟒袍还是上次他见正德赐给了李月轩后,找着人去跟正德旁敲侧击讨来的,不过甭说是讨的还是赏的,这蟒袍穿在身上的感觉---就是好。

刘谨今日精神比起玉阶上的正德来,可就好了不少了,他那一双三角眼微微眯着,精光闪闪,看着殿上的百官,面上露出似有似无的笑意,像极了后世电视里那专门使坏的太监样。

李月轩今日倒穿的挺干净的,一身雪白的夹棉道袍,外加一件宽大舒适的白色褙子,显得极是俊逸又不显臃肿。

他这一身装扮,既不是朝服又不是礼服,按理说应该要被御使弹劾的,可是刘宇想着这李月轩穿这身上朝,皇帝都没说什么,万一自个去弹劾他,皇帝又为他圆场,最后丢人的还不是自己?

想到这他便作罢了,然后,脑子一转,想着一会怎么帮着刘谨把文职大臣总制三边的事给落实了,要知道这文职大臣里,经常在外监军的几乎全是御使们,要是刘谨的折子通过了,自己这个大明的左督御使说不得还能去建功立业呢。

十一月初,刘谨上折子奏请朝廷效仿王越、秦纮等,仍以文职大臣总制三达,镇边将领和巡抚皆受其节制。全//本//小//说//网

要说起这王越和秦纮可都是宪宗、孝宗时的名臣了,两人都是曾经以督御使身份总镇过三边的,回朝后又都做过六部天官,现在朝中有很多官员和将军还都是他们带出来的呢。

王越这人打仗倒还是有一套的,可名声却是臭了点,原因无他,也就是依附宦官的原因,当年,王越先后依附大太监汪直、李广而臭名远播。刘谨用王越这人来做说词,动机就显而易见了。而秦纮这人虽然能力强,会打仗,可是一辈子得罪了不少人,一生也是波折不断,但比起名声来,却是比王越好多了。

而且王越在弘治十一年就挂了,可是这秦纮却是今年夏天才刚死的,正德当初还亲自去吊唁,现在刘谨把他两搬出来,显然是打起了感情牌了。

只是这封折子一送到内阁去,李东阳立马就跳出来反对了,一段时间以来,杨一清以兵部尚书总镇三边已有数年,对边疆事宜处理的妥妥当当,也没有出现过什么不利的局面,可是如今刘谨突然要以文职大臣节制三镇,这就让那些边疆将领在面临战事时失去了临机独断的权利,而且更严重的是这所谓文职大臣其实就是督察院那一伙御使们,刘谨上这封折子的用意就不言而谕了。

一想到这,刘宇就开心的笑了,直让他一旁的杨南金看的一脸的狐疑,心道:这人平日不学无术就罢了,怎么这脑子也出毛病了?

**************************

正德的话说完,瞅着殿上百官们一个个闭口不言,目光却都看着李东阳。便也明白了大臣们的心思。

李东阳和杨廷和对此事立时就发表了反对的意见,而且当天就上折子给正德,表明了内阁的态度。

可是这分折子却是让朝中的一帮大臣们出现了分歧了。大明自朱元璋开朝以来,向来是重文轻武,就是当年跟着老朱打天下那些个战功卓著的兄弟也让他杀了个干干净净,一个不剩,现今,读书人的身份比起武人来说可是高了不止一点点,边疆重地,由一个文职大臣节制,这让朝中一些酸腐又好大喜功的大臣们可是心中暗乐了。

而那些反对以文职大臣节制三边的大臣们的意见却是与李东阳差不多的,刘谨这份折子一呈上去,大殿上百官们唾沫又开始翻飞了。

正德懒洋洋的坐在龙椅上,眼睛垂得低低的,这几日他跟李月轩没日没夜的筹划着,也是累的够呛,可是累归累,这朝廷里有事,当皇帝的还是得来呀。

“刘谨那份折子,大伙都说说吧,说完赶快散了,天都这么冷了,叫各位大人站着受冻,朕可心疼的紧”正德打了个哈欠,缓缓说道,这话虽然说的让人听了窝心,可是百官中哪个看不出,这分明是皇帝自己想早点散朝,哪是真心替自个担心。于是一个两个心里暗乐着,也不急着说话,反正这事也轮不到他们来说,就让李阁老和刘谨去唱对手戏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