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看小說網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红星1890 > 第三十八枪采购(二)

第三十八枪采购(二)(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穿越者来了之后办了份人民日报,马尔扎哈每天都看。

马尔扎哈看完报之后总是用蝇头小楷在报纸边缘处写出自己对于一些新闻的看法。有时写的写的报纸的边缘处不够用了,他就往报纸上黏上白纸接着写。

赵军看了马尔扎哈写的自己看法,觉得马尔扎哈很有正能量。因为马尔扎哈对于人民政府的土改工作和党组织的思想纲领,建军思想都做出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得天下者非共产党人不可。如果共产党人能取得政权一定可以一雪前耻。将中国建设成一个强大繁荣的国家。

看着报纸上的一手蝇头小楷赵军佩服不已,每个字大小只有小拇指指甲片一半大小,字写的是横平竖直清清楚楚。

“雕虫小技罢了,中国正是因为有我这样本事的人太多了,所以才如此窝囊。中国以后不需要我这样的废物。中国需要的是能进行工业化生产的技师人员。四书五经这些东西是时候应该进垃圾堆了。”

一秒记住風雨小說網,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马尔扎哈的回答是:“蛮夷毫无信义,若一味放纵,俄人必然得寸进尺骤然发难。俄人兵多装备精良,我们则相反。”

“如果沙皇一味要取黑龙江,吾等应为国尽忠。若进军黑龙江只是俄国将军的一己之愿,我们强硬的做派必然能让他忌惮不敢造次。本将军还真不信吾等如此严防区区三万俄军就能夺下齐齐哈尔和瑷珲城。再者哪怕黑龙江丢了,本将军也要拉上几个俄国人做垫背!”

这些工作使得沙俄对黑龙江地区没敢轻易动手。

中法战争结束,黑龙江地区的军情趋于缓和。马尔扎哈调整了黑龙江地区的军事方案,留下强壮的士兵驻守齐齐哈尔和瑷珲城。将剩下招募来的士兵解散掉。让他们大规模地发展当地的农业。对俄的态度以放缓,不轻易出兵,能忍则忍。

“人民日报是份好报纸,通过这份报纸我知道了中国唯一的出路是什么,那就是以党为唯一的领导,人民群众为坚实基础,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农业工业科技化的工业强国。風雨小說網我本人在北京天津盛京等地区还有大量的田产房屋我愿意全部进行土改将它们全部交给人民。我本人还在北京和盛京还有点积蓄,我愿意全部捐献出来,作为购买工业设备的一点心意。”

“你就不怕我们将你的钱贪污了?”

“不可能!”马尔扎哈斩钉截铁地说道。他拿起几份人民日报说:“这几份报纸写的是你们痛击进犯俄军的战事报道。我看到了不畏生死的共产党人在装备极其低劣的情况下浴血奋战。支持他们勇敢作战的是坚定的信仰意志而不是钱财。尤其是那个政委,我看到的时候真的很感动。为了激励士气冲在最前沿,遇到沙俄的阻击主动带领战士进行冲锋。最终牺牲在冲锋的路上。我马尔扎哈枉从军三十余年,我虽然是武将但是根本就做不到这一点。”

在齐齐哈尔周边的地区,马尔扎哈号召当地的农民种植高粱和玉米使得粮食增产。他还亲自下地和农民一起劳作。

商业方面,马尔扎哈通过自己与晋商的关系将黑龙江地区的山珍野味销售出去,为黑龙江将军府创收。以后如果俄军再来进犯,这些钱就作为募军的军费。

作为一个封建官吏马尔扎哈做了自己能做的一切。

“那你为什么不买一些枪械,而让黑龙江地区的清军用冷兵器呢?”赵军曾经问道。

“军士不敢与敌人进行白刃战无守土卫乡之心,有枪又有何用?只怕到时候我发给他们枪,他们至多会放几枪,然后就全部逃散。强国之道在人心与技艺二者缺一不可。但是人心最为重要。如今人心涣散,有技艺又若如何?我以前一直不懂为何俄人兵锋如此犀利。我看了人民日报总算是明白了。孙子兵法曰上下同欲者胜。清政府与底层民众势如水火,将百姓看做仇敌,根本不进行国防教育与征发兵役。如此之道焉能不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