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看小說網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竞技 >大明朱棣:爹,你咋没死啊?! > 第89章 戚继光:这么多穿龙袍的反贼?老子发了!(5K!)

第89章 戚继光:这么多穿龙袍的反贼?老子发了!(5K!)(第3 / 9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季伯鹰看了眼小朱四,随后目光看向了老朱。

只是这个占比,老朱棣想了想,在永乐十九年的时候,军屯占比已经降到了不到三成,这个下滑的比例,堪称恐怖。

而这,也是永乐六部齐齐反对老朱棣第三次北伐的主要原因所在。

税粮直接关乎国家生产力,而财政的本质亦是生产力,军屯大幅度衰减,就等于是财政吃紧。

至于宣德帝,他所在的时期,军屯占比那就更没法看了。

“朝廷要求每个军户每年产量十八石,可给军户留下的粮食,却只有一半,你们从未考虑过,军户不会生孩子吗?他们的家庭不会扩大需求基数吗?”

唐朝府兵,由朝廷赐予军士田地,且不需纳粮交税,更不用被权贵差役。

“当然,我能理解洪武最初设定向军户收如此高的粮税缘由,为的是降低百姓民屯税赋,以军屯粮产来支撑国家军队的运转。”

季伯鹰看向老朱,老朱凝重的点了点头。

元末之年,生灵涂炭,收税都收到几十年之后,比如朱重八他爹,直接收到了五十年之后,逼得他老爹朱五四上吊自尽。

所以自大明开国的那一日起,庶民便再也经不起折腾。

话音至此,老朱心头一个咯噔,沉默了。

他只顾着算当年账,对军户的需求也是按照当年规定的,从来没有考虑过,一口军户家的嘴也是会越来越多的。

“那为什么不增发土地?”

小朱四微皱起了眉头,脱口问出。

“好问题。”

老朱搞军屯的本质,是为了让士兵去种田支撑国家建设,而李二搞府兵制,是单纯的为了强大国家军队,二者最初的出发点就不同。

“永乐元年,军屯税粮达两千三百万余石,而当年全国税粮不过三千一百余万石,军屯占比七成。”

老朱棣听到这,很是认同的点了点头。

至少,军屯这个制度,在永乐初年还是国家顶梁柱。

可以这样说,他第一次和第二次北伐之所以能够玩得起,绝大原因都是依赖于军屯的支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