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看小說網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12章 国防科工委要听我的意见?(二合一)

第112章 国防科工委要听我的意见?(二合一)(第2 / 6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按照协议,相关技术资料、设备和人员在年底之前就能到位。

计划于1997年结束前下线第一架国内组装的歼11战斗机,1999年结束前下线第一架除了发动机之外完全由华夏生产的歼11战斗机。

他作为606所的型号总师,无论从立场还是地位出发,都不太方便贸然给出自己的结论。

“呼——”

丁高恒捏了捏有些发胀的眼角,一时间也有些犯难。

他是惯性技术和精密仪器领域的专家,勉强算是跟航天有点联系,但对于航空工业确实不算内行。

在他的研究方向上,也没有涉及过类似的标准路线之争。

未来可期,未来可期。

考虑到高度垄断的现实情况,再加上民用航空领域的封锁和制裁看上去似乎没有那么严密,因此直到1996年这会,华夏的民航发展思路还是以跟随美国的步子为主。

理论上讲,“国防”科工委顾名思义主要负责管理国防科技工业,民用科技工业应该属于国家科技委以及机械工业部负责。

但是很显然,同一个工业类别内部不可能同时存在两套截然不同的标准体系。

印度人都干不出这种事。

苏联标准用着蛮好的你把它换了干什么你告诉我.avi

如今两边互不相让,而且站在他们自己的立场上也都有道理。

军用领域自不必说,十号工程和八三工程的进度都很喜人。

尤其是后者,最近几个月进度飞快。(正在涪城的常浩南没来由地打了个喷嚏)

上个月,601所在歼8-3新方案试飞的时候还玩了个心理暗示的小把戏,让苏霍伊公司在引进十一号工程的谈判中做出了巨大让步,原本僵持许久的几条内容都光速达成了共识。

而华夏航空工业的标准制定权,毫无疑问掌握在国防科工委手中。

也就是说,今天定下来的国军标,基本可以确定会成为未来民航工业领域的国标。

因此已经在民用航空工业方面有了些许起色,至少是表面上有了些许起色的沪上飞机制造公司,自然不愿意轻易放弃参考美标的1994标准。

而军用领域之前在和平典范计划上吃过一次大亏,目前的发展路线又已经算是步入正轨,肯定也不想再更换技术路线。

这也是当初阎忠诚在看到常浩南写出来的那份指南之后,选择直接上报的原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