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看小說網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国师 > 大明国师 第189节

大明国师 第189节(第3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这里便是要说,华夏历史源远流长,上千年下来聪明人总是层出不绝的,并非没人想过给汉字来注音。

截止到此时的明初而论,汉字注音,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直音法”。

所谓“直音法”,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这本书是中国最早、影响最大的字典,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总结了先秦、两汉文学的成果,对字义的解释一般保存了最古的含义,也是“直音法”的标准教科书。

“直音法”对汉字的读音常常说‘读若某’或者‘某声’,例如《说文解字》中的‘材,才声’,意思是说‘材’这个字的读音应该读成‘才’。东汉末年那帮搞经传的经学家们把这种方法说成‘音某’,也是同一个意思.“直音法”一直用到了唐代,唐代陆德明编写的《经典释文》就还有‘拾,音十’。

老实敦厚的胡俨连忙道:“该去寻陛下复命的吧,如何有不去面君先来寻大皇子的道理?”

解缙哭笑不得:“皇城没落锁,可是宫城落锁了啊,我如何进得去?”

这时胡俨才反应过来,连忙拍了拍脑袋,却是他忘了这茬了。

宫门落锁,郑和是宦官自然能进去,可解缙一个外臣,半夜进宫城想干嘛?

如果没有皇帝从宫内传出的旨意,外臣在宫城落锁后是不能入宫的,最多在宫门缝里把紧急奏疏塞进去。

“直音法”虽然简单易懂,但是它有个最大的局限性,也就是有时候会出现某个汉字没有同音字的情况,比如‘丢’字,就找不到同音字来注直音。

不信,找一个出来?

“直音法”更坑爹的是,有时候这个字虽然有直音,但是那些注直音的汉字比被注音的字更难懂、难读.就会出现让人非常无语的,用生僻字来注常用字的现象。

第二阶段是【反切法】。

【反切法】的起源时间说法不一,但东汉到唐代这段时间,肯定是跑不出去的。

杨士奇这时候也分析道:“而且陛下定然也是想到了税卒卫归属,对立储之争的关隘所在,派解侍读去,其实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为了让大皇子殿下知道这件事的过程。”

众人纷纷颔首,便是这个道理了。

“别说宫门落锁的事了。”杨荣干脆把臂问解缙道:“说说《汉字拼音词典》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为什么伱说只要会说话的人就能学会?”

“莫非是【反切法】?”

“不对!”杨士奇亦是蹙眉不止:“哪怕是【反切法】,也绝对没有办法做到解侍读所说的那种情况不认识字怎么学【反切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