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看小說網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国师 > 大明国师 第709节

大明国师 第709节(第3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因为在这种苛刻条件下能完成冒领的,实际上也是微型土地所有者或者干脆就是佃农,对于这种人,让他们通过自己劳作后多拥有一些土地,其实并不是什么坏事,反而能抑制土地兼并。

至于剩下的无法追溯到土地所有者,也没有人认领的土地,那就作为皇庄,租给佃农进行耕种,皇室按时收取租金。

之所以是划归到了皇室名下,而不是朝廷名下,这里有两个原因。

第一,现在是明初,是“朕即国家”的时代,皇室在法理上拥有对所有土地的拥有权。

第二,从目前来看,往后三四十年内,土地交给皇室,都比交给文官朝廷效率高得多。

这些田产并没有直接划拨到皇庄里,因为还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田土是有原主人的。

但这个问题,也得换个角度来看待,不是说,你宣称自己以前是这块地的主人,后来被勋贵巧取豪夺了,这块地现在就要无偿还给你。

因为这里面还有认证的事情。

很多土地,都已经没有了交易的资料,当事人也有已经死亡的,面对这些无主之地,很多人都起了觊觎之心,纷纷前来冒领。

所以要辨认清楚非常困难,但姜星火总是有办法的。

因为明初的这些皇帝,基本没有沉溺于个人享受、挥霍无度的庸碌君主,对于给自己的国家花钱,是非常肯花的,这也是为什么明初内帑和太仓库都是户部在管理,所以租金收归内帑,户部什么时候有需要用,只要皇帝点头,都是可以直接使用的,甚至不算是“借”,只能算是皇帝自己出资给国家使用,这些钱不需要跟文官们扯皮,非常方便。

基于这两个原因,包括工场、工坊在内的工业资产,都是划归到皇室名下的。

皇室、宗室、勋贵、武臣,构成了大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支持力量。

这些利益集团从工业革命的商品倾销中获得了大量的利益,同时,对外扩张也满足了这些人对于军功的需求。

实际上,如果是接受传统儒学教育的文臣来当国,那么大概率会重复姜星火前世历史上仁宣时期三杨主政的情况,也就是对外全面收缩,轻徭薄赋,减少不必要的军备开支,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办法也很简单,既然土地被勋贵所巧取豪夺,那么现在大概率是没有自己土地的佃农,或者是重新通过努力和运气起家,拥有了少量土地的自耕农。

所以,这些土地现在是收归皇室所有,那么皇室就把能追溯到之前土地所有者资料的土地,结合家庭的申报,重新以租赁的方式回归到这些因豪强霸占导致失地的佃农的手上,租赁期限,从三年到五年不等,跟给地主种田相比,租金不算高,而过了租赁期限以后,这块地就重新回到“原主人”的手上了。

这里有个问题,那就是如果土地并非是原主人重新租赁耕种的,而是被人通过各种方式冒领了怎么办?

也简单,因为申报的家庭,名下不能有超过五亩以上的土地,这个是要严格核查的,而且还要结合过去能追溯到的土地交易信息。

如果你能够在这种条件下,完成了冒领,并且耕种了三年五载,按时缴纳土地租金,那就算把这几亩地给伱了,又能如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