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看小說網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五胡贼猛 > 第三十三节 暴动

第三十三节 暴动(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羯胡是五胡中最为弱小的民族,但石勒是史学家公认的英明统帅,因此混的大发。他接受了谋士张宾的建议,认为琅琊王司马睿没有问鼎中原的大志,特别纪瞻是江东大族,对中原更没兴趣,晋军死守长江沿岸是因为保护老巢。这一场旷日持久的对峙耗尽了晋军的锐气,匈奴汉军撤退,正和他们的心意,只要自己的军队不慌乱,晋军绝对不敢攻击。

估计石勒听过民间艺人的曹刿论战,照葫芦画瓢了,而且画的很像,谁看到都得说那是金刚葫芦娃住过的葫芦。

石勒在退军的时候,派出侄子石虎率领偏师佯动,吸引晋军主力,然后率领大军拔寨都起,向北方缓慢开进。

扬威将军纪瞻率军打败了石虎的偏师,乘胜向北方追击。看到石勒大军部伍整齐,以为有准备,因此不敢攻击,也可能是不想追击,于是率军退回长江沿岸。

匈奴汉军撤退的速度比洪水要快,消失在黄河的那一边。司马睿的外患解决了,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但没让他消停几天,内忧又起。在益州流民李家兄弟起义时,很多益州的百姓失去了家园,被迫到处流浪,其中不乏有钱人和地方官僚,共有十几万人逃到了司马睿控制的荆湘地区。人在异乡,流民们无依无靠,受到了当地豪强地主的压迫,生活陷于绝望之中。

局面就这样滑稽的打开了,王导的策划成功。尽管王导总是不吃亏,但他也有倒霉的时候,晋朝的诸葛恢与丞相王导,二人因为族姓排列的先后顺序而发生争吵。王导说:“为什么不可以称葛王,而非得称王葛呢?”诸葛恢回答说:“譬如称驴马吧,这样称呼的意思难道是说驴就胜过马了吗?”

司马睿的人气蹿升,顶破了水银柱,手捧鲜花的粉丝满大街转悠,逮着机会要个签名。尽管已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不过,现在不是骄傲的时候,要表现的谦恭大度一些,像陈佩斯那样牛皮哄哄,早晚让央视封杀了。他听从了王导意见,以礼相待江南士人,大撒英雄帖,烫金的邀请函漫天飞舞,高薪礼聘江南士子出任政府要职。

升官发财是爷们儿的梦想,谁不愿意是孙子,以前拿捏的是因为怕嫁错郎。司马睿的礼贤下士取得了飞一般的效果,得到了江南世家大族的衷心拥戴,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统治基础。

虽然初战告捷,打开了局面,但是,司马睿的日子过得并不顺畅,国家处在危难之中,江南也并非一片净土。内忧外患都摆在他面前,让他的头发每夜都要白几根。

西晋永嘉六年(公元312年),匈奴汉国悍将石勒扫清了中原的司马家势力,举兵犯境。匈奴骑兵在长江边秣马厉兵,筑垒于葛陂,整备农桑,打造战船,准备大举进攻江南,直捣建邺。

当地的政府不对灾民进行救济,反而和当地豪强联手,强行在他们中间征税,税的品种很多,要饭的都要交税。

民以食为天。人民的第一要求就是混饱肚子,良民都是被饥饿逼成强盗的。

石勒走的是当年西晋朝廷消灭东吴的老路,虽然方向正确,可惜他的实力弱了一些,没有益州的楼船支援——控制益州的李家兄弟大约不会帮这个忙。

敌人大军压境,边关警报频传,江南军情紧急。琅琊王司马睿很清楚石勒不是一个好客人,因此决定关门谢客。于是,任命镇东长史纪瞻为扬威将军,调集江南大军集结于寿春迎战。

在攻守双方剑拔弩张,准备大打出手的关键时刻,老天爷来搅局了,天降大雨,接连下了三个多月。大雨之后,必有洪水,长江沿岸水乡泽国,长江的鱼都上岸了,谁要想找一块干爽的地面睡觉都困难。

吴人利水,虽说不能在风雨中安之若素,起码能够忍受。而作为北方沙漠游牧民族出身的羯胡大军可就惨了,他们那里干旱少雨,多年都不洗一回澡,有传闻说他们出生时洗一回,死了归天再洗一回,一生沾两次水。长期不洗澡,那是什么味道,顶风二百米都能闻到羊肉膻味儿。现在天天在澡堂子里泡着,潮湿一个劲儿往骨头里钻,如何受得住。加上旷日持久,军粮吃尽,导致士兵体力急剧下降,瘟疫不可避免的爆发了。

风雨之中难行船,指望这样的军队飞跃长江天险,还不如指望天上掉馅饼。既然没有胜算,石勒决定退兵。但是,一旦退兵,必然要被琅琊王军队随后攻击,匈奴汉军全师而退是不太可能的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