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看小說網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五胡贼猛 > 第三节 高平陵之变

第三节 高平陵之变(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兴势之战,此战是古代以攻势防御取胜的一个典型战例,至今让人称道。

最初的时候,曹爽尚以司马懿年高望重,不敢独断专权,打了败仗的曹爽,不知道反省,行为更加放肆,架空了司马懿,用何晏、邓飏、丁谧为尚书,何晏掌管选用官吏,毕轨任司隶校尉,李胜任河南尹,各种事情不再请示司马懿。司马懿立刻明白了曹爽的用心,假装生病,回家住起了家庭病房,不问政事。

何晏等人专揽朝政,公开盗窃国家资财,共同分割洛阳、野王的屯田土地几百顷,侵吞汤沐场地,窃取公私财物,寻找机会勒索州郡,官员们都见风使舵,不敢违背他们的意思。何晏等人与廷尉卢毓不和,就网罗罪名将卢毓撤职,竟然先斩后奏,先没收了官印才向皇帝报告,越权达到如此地步。

小弟无法无天,当大哥的更是肆无忌惮。曹爽有过之无不及,窃取宫中财物,生活奢侈,可与皇帝相比。引起朝廷非议,甚至他的兄弟曹羲都看不下去了,多次劝谏,均不能听。

毫无疑问,我们在司马懿的事迹中,没有发现买官贿赂领导的问题,能够成为中央领导,完全是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司马懿通过东征西讨建立的战功,由抚军大将军升大将军,又迁太尉,确立了在军队中的领袖地位,因此培养出了一大批忠心耿耿的小弟,这对于他以后的进步无疑是有力的。但是,这个时候的司马懿,应该是满脑子的忠君爱国思想,似乎还没有产生劫夺他人家产的坏念头。

正因为如此,魏国老板曹睿在临死前,三天发出五道诏书将他招来,命他与大将军曹爽同辅八岁幼帝曹芳。

实际上,因为司马懿表现的完美无缺,没有缺点的人往往更狠毒,起码他善于不让人看到自己的短处,藏起了尾巴。正因为抓不到任何的口实,干净的就像初生婴儿一样,人都是有缺点的,司马懿为什么如此完美无缺?聪明的魏明帝曹睿对司马懿是否是“社稷之臣”起疑,曾询问大臣陈矫:“司马公忠正,能说他是社稷之臣吗?”

陈矫回答的很油条,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深想一下很有道理:“他是国家的希望,但是否影响国家的安危,我不知道。”

大臣高堂隆在病危时上书,借“黄初之际”的异兆,提醒明帝“宜防鹰扬之臣于萧墙之内”,含沙射影的敲打司马懿。各种因素共同发酵,非常不利于司马懿。当明帝病危时,所拟定的辅政班子,本来是将作为“朝廷之望”的司马懿排除在外的。然而,由于司马懿的铁哥们儿刘放、孙资游说鼓动,让魏明帝的决定产生了偏差,临时更改前诏,这一次改动意味深长,也更改了历史,终究确定司马懿为顾命大臣之一。

顾命大臣,堪为帝师,负有保卫社稷的责任,因为地位敏感,因此也是高危险的职业。自古以来,能够担任顾命大臣的不在少数,或为亲贵,或为权臣,或为枭雄。这个工作不好玩,正因为权力很大,甚至功高震主,因之死于非命的亦不在少数。远的不说,说一说近的,太近的不敢说,鳌拜的故事总听说过吧?他就是顾命大臣。

魏明帝一生英明,在工作岗位政绩卓著,但在他生命的最后看错了人,不仅看错了司马懿,也看错了曹爽。

曹爽年少时谨慎持重,做事很稳当,属于少年老成的那种。魏明帝为东宫太子时,和他来往频繁,很器重他。明帝即位后,即委任他为散骑侍郎,累迁城门校尉,加散骑常侍,转任武卫将军,待遇之厚,无与伦比。明帝卧病时,诏入寝宫,拜为大将军并假以节钺,处理军国大事,与太尉司马懿并受遗诏辅佐少帝。

明帝死后,年少的齐王曹芳即位。新老板上任大撒红包,加曹爽侍中,改封武安侯。

曹魏正始五年(公元244年),或许是觉得自己的威望不够,大将军曹爽欲立威名于天下,采用小弟邓飏等人的建议,出兵七万伐蜀。司马懿认为这是很危险的举动,极力劝阻,但是没有效果。结果,占绝对优势的魏军被蜀将王平阻挡于兴势山(今陕西勉县武侯镇西),无法前进。曹爽亲自率援军七万增援,因山路险峻,魏军后方军粮供应不上,“牛马骡驴多死,民夷号泣道路。”相持日久,蜀汉援军相继到达,凭险持续攻击魏军。曹爽见不能胜,被迫听从参军杨伟等人的劝阻,率大军退还,撤军途中遭蜀军奇兵截击,魏军苦战得脱,但已损失惨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