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看小說網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竞技 >钢铁雄心之铁十字 > 第四十六章 实则虚之

第四十六章 实则虚之(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好了不要提那个老狐狸了!装作什么不和纳萃合作的清高样,希特勒一开打还不是屁颠屁颠跑来抢地盘了。”梅列茨科夫大将的嘴角微微抽搐着,任何一个掌管着苏军北方武装力量的将帅在提到曼纳海姆那个芬兰军统帅的时候,都会和吃了苍蝇一样难受,毕竟那个老家伙可是数次以弱势兵力羞辱了苏联军队,这个名字就如同一剂嘲讽药剂,让每一个听到的苏军将领失去冷静,“德国人既然那么有耐心,就让他们等好了。让军中攻击力最为强大的几个装甲师闲置一两个月,就为了等海湾封冻,然后直接把坦克开上喀琅施塔得?”

…………

梅列茨科夫嘴上说的轻蔑,事实上在德国人紧锣密鼓准备着对喀琅施塔得——至少表面上看来是准备着对喀琅施塔得进行总攻前的准备时,他还是调度了不少部队配合未来可能出现的喀琅施塔得战役防御措施。一门门的重炮和一营一营的步兵、成队的机枪组和防空炮组依靠黑夜的掩护被送上喀琅施塔得港——反正就算德国人在芬兰湾附近部署了战列舰,也不可能绝对阻断苏联人通过芬兰湾北岸向岛上运输补给和援军,因为小岛距离北岸只有区区3海里的路程,快艇几分钟就可以跑完。

喀琅施塔得是圣彼得堡在芬兰湾上的门户所在,距离圣彼得堡的海路距离大约为18海里,是一个建筑在科特林岛上的要塞港口,始于18世纪初叶彼得大帝时期。原本的科特林岛只是一个水面以上部分长度不过3~4公里的天然岛屿,后来的港区当时都还是浅滩地势。彼得大帝考虑到初次进入大海的俄罗斯海军力量不足,很难与海军列强抗衡,为了在俄国海军草创的时候保护好圣彼得堡这个门户所在,他动用了大量的力量增筑了科特林岛,扩建成现在的规模,也就形成了喀琅施塔得港口和要塞。这座要塞在后来多次帮助俄国人的弱势海军挡住了列强从海上进攻圣彼得堡的企图——包括在1850年代的克里米亚战争中,在英法舰队的支持下,英法土奥联军在连续11个月的围城猛攻后,拿下了的南线千年要塞塞凡堡,可是同样在北面,英法联军的舰队却被喀琅施塔得挡在了圣彼得堡之外(当然,英法联军本来就没打算在波罗的海方向展开陆战,只是要封锁俄国的舰队)。从这种角度来说,喀琅施塔得也算得上是不输于塞凡堡的要塞了。

不过工程虽然巨大,这个要塞的成本却不高,因为俄国人利用了芬兰湾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当时的施工方法很简单,那就是在冬季芬兰湾连底封冻的时候用马匹和雪橇拉来大量的巨石堆放在科特林岛西部的浅滩区域,然后等到春天来临大海解除封冻后巨石顺势沉入海底堆高地基,如此往复数年,科特林岛的最狭长处居然达到了10公里的长度,可以说完全是和水城威尼斯一样靠人工的力量在大海里堆出来的。

“什么?把莫德尔麾下的3个精锐装甲师收缩回芬兰湾南岸的罗蒙诺索夫地区,然后进行长期的休整准备?勒布这个老东西是老糊涂了么?”

在苏军中已经逐渐闯出北极圈霸主名头的西北方面军司令基里尔.梅列茨科夫大将之前已经在沃尔霍夫河沿岸的攻防战中露出疲态,为了昼夜推算德国人会在哪里发动下一波的攻势,会寻取什么点作为建立沃尔霍夫河东岸桥头堡的所在,梅列茨科夫已经是在几天内白了一把头发。

他的专业擅长是预设筑垒工事地带的攻防战,也就是阵地围城。勒布元帅如果和他打大纵深的弹性机动作战,在战前就已经升为大将、战略指挥思维老化的梅列茨科夫是不在行的,当初勒布在兵力不足以直接拿下圣彼得堡而改为大范围机动包围时,梅列茨科夫着实头痛了一把,思忖再三也只想到了“坚壁清野,拖延时间,确保拖到冬天来临前不被敌军完成大包围圈”。

没想到勒布元帅那个脑抽的家伙居然自己放弃了短暂休整后继续往东突破的打法,自毁长城助了他一臂之力,梅列茨科夫似乎已经看到了“圣彼得堡拯救者”“苏联英雄”的荣誉称号已经肋生双翅向他飞来了。

“德国人有没有在各种渠道透露出过这种调动的原因和理由。或者说,kgb的情报处有没有得到什么风声。”

因为岛屿的构筑基于人工,那么对岛屿两侧航道的控制也就变得很容易。北侧航道逼仄浅狭,被填塞到最多只能通航巡洋舰级别的舰船,以供芬兰湾北岸的俄军补给船只使用。南部的主航道则宽阔流深,理论上当前世界上的船都可以通过。与之相对应的,喀琅施塔得在要塞炮台的设计上也和这种对航道控制的功能需求配合地丝丝入扣——在要塞的北面,俄国人设置了7座山壁嵌入式炮台,总计拥有14座双管280mm口径克虏伯重炮,合28门,世界上没有一支巡洋舰组成的舰队可能逃过这种恐怖打击的火力而存活。在岛屿南面主航道一侧,俄国人布置了4座炮台,总数虽少不过安装是口径更加巨大的305mm和350mm岸炮,而且为三联装形式,有些是为德意志第二帝国时代的末代战巡舰马肯森级设计使用的13.5英寸主炮,在战后德国海军消失的年代,这些废弃的巨炮被卖给了俄国人构筑要塞,也有意大利人和捷克人的305mm三联装炮台(奥托梅拉拉和斯柯达生产),总计管数24门。这些巨炮的任务是,一旦有战列舰试图进入主航道之后,就可以近距离实施轰击。

这个设计可以说比英国人在马耳他和直布罗陀的设计更加高明,也比苏联人自己在塞凡堡的设计更加坚固稳妥,或许世界上的同类要塞只有土耳其人在伊斯坦堡构筑的博斯普鲁斯海峡要塞炮台可以与之媲美。

众所周知,马耳他、直布罗陀和塞凡堡三处海防要塞,需要面对的敌军舰队来袭方向是很随机、全向的,因此所有对付战列舰的主炮台都必须遵守一个价值,那就是拥有360°或者尽可能大的方向角射界,否则的话,敌人进攻的时候只要摧毁了面向主攻方向的炮台即可实施登陆进攻,为了达到这一点,炮台就只能做成可升降式或者至少是可以背负着其顶甲上的山体一起转动的姿态,转动动力装置和液压系统的限制让顶部防御的厚度受到了制约。

事实证明,之前的直布罗陀和马耳他的英军主力炮台大多数是被德国人用一两万磅重的“獠牙”和“掩体粉碎机”滑翔炸弹炸毁的,因为几米厚的岩石加上数十英寸的钢甲也挡不住那种强大到变态的炸弹攻击。但是如果换成喀琅施塔得的炮台,这一招就不管用了——喀琅施塔得要塞只要防御南面一侧的航道,敌人的战列舰不可能从岛屿的其他方向通过并袭击圣彼得堡,所以这里要塞炮台是牺牲射界嵌入在山壁里的,顶上还有几十米厚的山体,哪怕后世的战术核武器炸中山顶也不一定能把山削平炸毁下面的炮台,所以德国人的空中打击对于摧毁这里也就无效了。

狂放地大笑后,豪放而不**的梅列茨科夫大将还是没敢立刻全盘相信,还是选择了向对自己汇报这一情况的机要参谋伊戈尔金中校确认一下详细情况。

“从沃尔霍夫前线部队汇报的情况来看,莫德尔的第4装甲集团军确实有5~6个师番号的部队进入了后撤调整,表面理由是战线推进过深,后勤保障不力——当然,德国人之前的战线推进确实过快,我们与敌后残余的游击队取得过联系,从他们的骚扰情况来看,德国人继续东进的突破已经很乏力了。

意识到这方面的异常后,kgb的人也下了很大的力气侦查了相关的原因。前天,kgb的特工发现德国人正在罗蒙诺索夫地区反复侦察水文情况,并向当地人了解入冬后的芬兰湾东段封冻情况。昨天,德国人的‘俾斯麦’号和‘提二批次’号两艘主力战列舰在波罗的海舰队偷袭作战后又一次驶入了芬兰湾,我空军第6集团军紧急起飞了3个中队的鱼雷型水上飞机进行抵抗,不过德国人显然是有备而来,护航战斗机非常之多,而且在舰队行动后对圣彼得堡市区和喀琅施塔得港、防区周边6处野战机场进行了反复的轰炸。我们目前无法继续取得对德国人战舰的压制,也无法再得到更详细的敌舰队动向情报。”

“你是想说,从种种迹象来看,德国人是知难而退了,想换一个方式方法,先拿下喀琅施塔得,然后越过芬兰湾和芬兰人取得地面联系?”

“您是知道的,曼纳海姆那个老狐狸上个月集中了芬兰军主力总计14个师重新沦陷了我们在北方战争中夺取过的维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