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看小說網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第388章 佛道攻讦

第388章 佛道攻讦(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而在佛道互相攻讦之余,乱世的疫病依然横行,朝不保夕的生活成了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颠沛流离的生活,民不聊生的现实,分离动荡的社会,这些都使得从武帝起儒家对个人强加的枷锁急速松动。

就如后世常叹的“国家不幸诗家幸”一般,这些因素相加让民众思想更加自由,创造力也更旺盛,古代第一波传世的艺术家大多都是诞生于这个时代。

而最终这些铺垫也成了隋唐盛世最好的底料,经厚积薄发,最终酿成了华夏文化最为璀璨的篇章之一。

而其中,疫病的功劳,或许功不可没。】

佛教就不说了,轮回转生咱们都听过,这套理论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解决了上述的这个道教死穴。

以上两点简述就是,佛教的药方更有用并且更会辩经。

也是靠着这两个优势,佛教才在古中国站稳了脚跟,并且填补了贵族阶层中道教的空白,得到了官方力量的扶持。

咱们之前也讲过,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释道三家基本上就是处于一个互相抄互相辩经的境地。

比如西晋惠帝时,道士王浮作《老子化胡经》,试图从根本上当佛教的大爹。

对李世民来说,如今的甘露殿又成了最早他听光幕时最熟悉的状态。

吃点瓜果,饮点小茶,眼睛应接不暇,脑袋查漏补缺。

无论是汉还是三国,抑或是魏晋南北朝,对李世民来说都相当熟悉,因为有丰富的史料可看,少年时基本上都翻烂了。

佛教不甘示弱,作《正诬论》、《清净法行论》,称孔子老子都曾在释迦牟尼的菩提树下听课。

而到了南朝时,一个叫顾欢的道士更直接的撰写了一篇《夷夏论》,主张华夷不两立,指责佛教乃是西戎之法,来华夏传教必然包藏祸心。

佛教不甘示弱,表示贫僧未必包藏祸心,但你们道教那是真的大逆不道啊。

甘忠可和张角的旧事被佛教重新挖了出来,再加上一些黑历史,佛教直接给道教扣了一堆罪名。

凶逆、群妖、挟道作乱、左道惑众便是当时的高僧对道教的称呼。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