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看小說網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大医无疆 > 第七百五十九章 名字的由来

第七百五十九章 名字的由来(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通惠给续上茶,微笑道:“今日随同您前来的那位女施主看来非常喜欢书法。”

许纯良道:“她叫叶清雅,是国内书画界年轻一代的翘楚人物。”

通惠轻声重复道:“天上嫦娥人未识,料应清雅似梨花。”

此时叶清雅刚好从外面走入洞内,恰巧听到通惠的诵读声,她有些惊奇道:“大师,您也知道这首诗?”

通惠所诵念的这首诗名为《梨花》是元代诗人方回所作,这位诗人名气并不大,所以他的诗作流传范围不广,叶清雅生于三月底,正是梨花盛开的季节,所以当时起名的时候引用了这首诗。

医经有云:一切不治之症,皆由不善祛瘀所致,通惠逆行性遗忘是因为脑部的瘀阻,发狂也是这个原因。

上次许纯良来渡云寺的时候,他还没有从龙骨之中得到天养篇的全貌,现在他已经完全掌握了通经生髓的奥妙,连叶老脑部的寄生虫卵他都可以一一祛除,像通惠这种他有把握帮助他疏通瘀阻。

许纯良道:“大师,如果您愿意,我可以尝试帮您疏通经络,重拾记忆。”

通惠摇了摇头,将手抽了回去,笑道:“多谢许施主美意,贫僧现在过得非常安心快活,我相信许施主的医术,可你治好了我,我的回忆若是开心倒还罢了,若全都是痛苦,岂不是等于一步踏入了地狱?”

许纯良望着通惠,这和尚虽然丧失了记忆,但是并未丧失智慧,来到渡云寺出家为僧之前,他想必有着一段痛苦不堪的记忆,这二十年他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通惠道:“我平日闲暇之时除了抄写佛经,也喜好整理历代诗词方回在诗学理论方面颇有建树,他提出“心境论”,主张诗歌应突出现实性与时代感,注重“人格”与“诗格”的统一崇尚“瘦硬劲俏”与“清晰自然”风格的结合。反对“西崑体”的偶俪、妩媚作风。”

叶清雅道:“方回这个人的诗词和他的为人处世完全不同,他这个人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简直就是个变色龙。”

通惠赞道:“女施主对方回研究颇深。”

叶清雅道:“我是因为知道我的名字得自他的梨花诗所以才对他产生了兴趣,搜集了他的史料和诗词来看,我最喜欢的诗并非这首《梨花》而是《赠高相士二首》”

通惠道:“武安何谓锐头将,贞观才无福手民。世上封侯人不少,封侯人是杀人人。”

许纯良道:“大师,难道您就不想知道自己在这世上还有家人吗?他们过得怎样?”

通惠道:“我乃出家之人,四大皆空六根清净,佛祖安排我来到渡云寺,让我丧失记忆,等于助我斩断尘丝,此乃我的造化。”

许纯良又道:“伱当年坠落悬崖究竟是不慎失足还是为人所害,难道你也不想知道?”

通惠道:“失足也罢,为他人所害也罢,昔日之我早已死去,活在这世上的只有通惠罢了,贫僧一心向佛,不会被恩仇困扰,更何况这世上一切的事皆有因果报应,佛祖自会安排,我又何须困扰。”

许纯良叹了口气道:“也罢,通惠大师既然做出这样的选择,我也无话好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