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看小說網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汉武挥鞭 > 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归化

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归化(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相较于诸多中原大县,安平县或许算不得繁华,却也远胜乌桓山脉和漠南草原,加之家中不差钱,郝家人过上了以往连做梦都不敢梦到的富足生活,接受汉室教化自然甘之若饴,没有半分排斥。

然郝任这半大小子却是颇为迷茫,用后世的说法,就是存在着身份认同的混乱感。

我是谁?

这是个无数贤哲苦思而不得其解的玄奥问题,郝任自是难以解开。

旁的且不说,光是自身的姓名,就让他花了许多时日才渐渐习惯。

不遵汉室教化者,饶是生为汉人,亦属化外蛮夷,是心有异志的孽障,非我族类。

在此等大环境下,信奉外族神明之人无疑会遭到汉人的排斥,这对笃信萨满的乌桓人而言,自然不太容易适应。

汉廷对此颇为重视,早在乌桓军眷徙入汉境,改册汉籍前,就已再三申令,若欲归化入汉者,不得再颂念长生天和“蛮神”,家中倒可以供奉长生牌位,却是如汉人般用来祈告大汉圣君福寿永康的。

思想改造,始于改变宗教信仰,却又不仅止于此。

学汉话,着汉服,行汉礼……

乌桓与鲜卑皆为东胡别种,两族系出同源,无有本族文字,且皆使用东胡语,后因匈奴势大,东胡离散诸部,分土苟存,族人众多的乌桓与鲜卑所使用的语言才渐渐趋异,勉强可称为乌桓语和鲜卑语,实则皆为东胡语的变种。

在先秦之时,东胡各族的族人皆无自身姓氏,常常以部族中的大人或英雄之名作为姓氏,及至汉代,乌桓人与汉人往来颇多,愈来愈多的乌桓族人以所属部族作为自身姓氏,譬如薄奚部的大人忽都,其全名为“薄奚忽都”。

归化后,乌桓徙民才改了汉姓,如郝、张、王、鲁等。

郝任随长辈迁居平安县后,用了大半年学习汉话,待得能与汉人交流基本无碍后,才得以入官学就读。

然他过往从未读书认字,年岁相仿的汉家少年却早已受教数年,都快要从蒙学馆升入预学馆了,他却要与年岁更小的汉家孩童从头学起。

如此种种,皆须要相当的时间,教化之事实在难以一蹴而就。

年长者的抗压力强,也懂得如何向现实妥协,年幼者则往往会面临更大的困境。

譬如虚年十一的郝任,便是如此。

郝任之父出身乌桓薄奚部,正随汉军征讨百乘,在乌桓骑军任千人长,若待得日后两支乌桓骑营混编入大汉骑军,他多半就会就任部曲军候,军职不低的,若他是血统纯正的汉人,退出军伍或许还能调任内郡大县的县尉。

作为将官亲眷,郝父的家人无疑得到了极高的迁徙优待,田宅不缺,住用无虞,其父母妻子皆是极为满意知足,真真乐不思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