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看小說網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1908之钢铁雄心 > 第四百六十六章 应龙喷气式战斗机及双引工程

第四百六十六章 应龙喷气式战斗机及双引工程(第2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所以在将这些在德国混不下去的人才揽到中国后,严光不但替他们提供了优越的生活环境,而且通过各种手段对他们进行收买工作。

工作的成效还是很好的,等到纳粹掌权,希特勒上台并且开始恢复德国经济的时候,虽然在德国政府的召唤下有相当一部分的德国人员返回了自己的祖国,但依然有至少一半的德国人留在了中国,这个他们已经生活了十多年的国家——————小道消息,据说希特勒为此还发过脾气,大骂他们不配为日耳曼人…

由于当时中德关系还算不错,德国的情况也很糟糕,再加上当时的魏玛政府也在推动这项项目,所以当时到中国工作的各类人才差不多有三四万人的样子,最后虽然只有一半的人留下,但也有近两万人…

“后来干脆只谈钱。没钱门儿都没有”。

为了招揽苏联军工人才。当时的中国政府为此启动了一项【双引工程】,专门引进独联体国家的人才和技术。据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主抓这项工程,并放言说:“这是一批穷十年之力都无法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对我国而言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一定不能错过。”

为做好【双引工程】,国务院授权国家外国专家局于1991年正式设立国家“友谊奖”。用以表彰外国专家为中国所做的贡献,各省随后相继设立不同地方政府友谊奖。乌克兰籍专家奥坚科?沃洛德梅尔、科瓦连柯、阿诺?阿夫恰茹克相继获得国家级友谊奖;卡强?鲍维尔?尤力耶维其获得江苏省友谊奖。

2002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内部报告称,据不完全统计。10年来通过官民并举,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双引工程”,从俄罗斯以及其他独联体国家引进了大约上万名专家,2000多个技术项目。乌克兰是【双引工程】的重点地区,每年都有大批专家、学者应邀赴华讲学或从事科研。中国驻乌克兰使馆一秘李谦如在一篇署名文章中说:仅2006年,国内邀请乌克兰科技界专家学者赴华约150批次,2000多人次。

————————————————————

第一个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德国和奥匈帝国等国家的战败。使得这些国家经济陷入萧条,像是奥匈这样的国家更是干脆分裂成了一个个的小国家。

经济萧条,也就代表着没工作。

趁着这个机会,严光在对当时的魏玛共和国提供经济资助的同时,也趁机从德国引入了相当数量的高技术人才。这些人才无论是对中国的【先进航空发动机计划】还是在【高性能现代坦克计划】当中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种引入工程,大概就和后世苏联解体后中国进行的【双引工程】差不多吧。

所谓的【双引工程】始于苏联解体后那段特殊时期,当时独联体各国动荡不安,人心惶惶,工厂、机构大量倒闭,军工领域许多专家、教授失业,收入锐减。特别是一些尖端行业,大量一流的工程师陷入赤贫,美国、德国、以色列、韩国、新加坡等国科研机构纷纷派出专家前往俄罗斯、乌克兰,以优厚条件招揽人才。

对于中国进行的【双引工程】另一边的魏玛共和国,其实也是支持这么做的。

毕竟当时的魏玛共和国,就算将这些人才留在国内也根本无法提供养活他们的工作,更别提资助他们进行先进科技的研究了。

反之,如果将他们送到中国去的话,不但能够得到理想的研究环境,而且将来等到德国的情况恢复了,还能将他们重新邀回国内。

到时候,他们在中国所获得的一切研究成果,自然也就是德国的了。

对德国人的想法,严光也是心知肚明。

韩国的人才计划卓有成效,乌克兰专家只要联系韩驻乌使馆,就可以拿到签证和机票,并提供一个月工资。工资报酬没有统一标准,视专家本人资历和贡献大小,一般1500、2000美元月,知名专家3000、4000美元月。

中国也加入了这一轮人才争夺,采用的招揽方法类似韩国,但得益于苏联时期中苏友好的渊源,一些留苏专家学者通过学术交流、个人友情联络等多种形式,从乌克兰请到了不少顶级专家。

在这段难得的时期,中国主动出击,目的性很强,直奔军工领域的关键技术,通过个人关系转让其技术成果。海军专家李杰形容那时的工作说,中国人坐一个星期的火车,从满洲里出去,穿过西伯利亚,取道莫斯科。再到乌克兰等独联体国家,进行摸底、契合,在知道了对方有哪些技术可以进行合作之后。马上就有大批的乌克兰专家赴华,介入具体项目。

中国当时的基础技术比较落后,刚开始技术交流的层次比较低,规模也比较小。后来中国用轻工产品交换先进设备。乌克兰专家开始大规模赴华。这些专家大多是旧时代的老布尔什维克,比较重视中苏友谊,生活要求不高,工作严谨,有问必答。技术、材料很爽快地提供,甚至掏心掏肺。

大约是1993年后,双方交往起来就不那么顺利了。“有些技术材料绝对不给你,想要必须有些手段。”李杰说,有人用一箱二锅头或中国的小土特产私底下交换一些东西,但像过去那样在实验室里正儿八经的实验,要价越来越高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