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看小說網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红楼之挽天倾 > 第1046章 咸宁:她的道行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第1046章 咸宁:她的道行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第3 / 7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贾珩笑了笑,说道:“人口五年一报,鱼鳞册十年,自今上即位以来,鱼鳞册已有一十六年未曾修订,人口也有十年未予清查,江南地强民殷,肯定是要查一查,才可为以后施策做准备。”

这时,户部尚书谭节道:“卫国公所言不错,清丈田亩,但地方官吏急于立功,手段激烈,这才酿成这次事来,可见新政需得缓缓图之。”

贾珩看向谭节,说道:“常州府的案子真相如何,锦衣府会派人调查核实,不管如何,常州府武进县知县的血不能白流,我大汉朝廷命官,两榜进士,竟被活埋至死,置大汉颜面,置诸位科场前辈于何地?”

在座诸人只字不提新政,更多还是观察那蟒服少年的态度。

直到南京吏部尚书董崇学,低声说道:“卫国公所提四条新政,更是高屋建瓴,我等积年老宦闻之都佩服不已。”

此言一出,众人都看向那蟒服少年,想听其人会说些什么。

贾珩沉吟片刻,道:“一条鞭法,火耗归公等新政都是知民生之苦,缓解厄难的善政,但江苏常州府出了这样骇人听闻之事,圣上闻之颇为震怒,有不识大体之人,深受国恩,却为一己私利借此攻讦新政!”

在场众人闻听那少年疾言厉色之语,心头莫不凛然。

既然都有软肋,那就砸不烂瓶瓶罐罐,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

就像买了烂尾楼的某群体,只能忍气吞声,甚至都不能像普通百姓那样各种渠道发声。

而杜家家主杜万倒没有来,其子杜佑倒是领着几个扈从在一众致仕士绅之列,打量着那谈笑风生的少年。

贾珩这边儿已经与袁图等人寒暄而毕,众人浩浩荡荡地向着金陵城而去,风雨在天穹上纷纷扬扬飘将下来。

而身后船只则在一辆辆马车的安排下,前往金陵城中的宁国府。

其实在场的都是南京城的高阶官员,科道言官都没有资格过来凑这个热闹,但也有一两位曾经上疏指责新政的官员面色就有些不好看。

贾珩道:“诸位都是智谋之士,当知四条新政对我大汉社稷的裨益,既是良法善策,为何在常州府造成那样事来?”

在场官员一片鸦雀无声。

贾珩看向一旁的袁图,说道:“袁老先生博学通今,以为一条鞭法与摊丁入亩如何?”

袁图被那少年的目光盯着,道:“一条鞭法诚为良法不错,但也不可操持过急,尤其清丈田亩一事,地方省府州县都有鱼鳞册,以之为准,一条鞭法仍可试行。”

酒楼之中——

南京的官员围拢着一张张桌子落座下来,多是偷偷打量着那少年,暗暗观察。

袁图道:“去岁,女真虏王鼓噪海寇,大乱江南,得亏卫国公力挽狂澜,否则金陵还有一场浩劫,而后卫国公又去了北方迎敌东虏,那时老夫就与严大人说,卫国公此去定然马到功成,威震大漠,果然,卫国公去了北疆之后,大获全胜,执虏酋而还,献捷于太庙,我等隆治旧臣,闻之无不泪湿衣襟,喜极而泣。”

贾珩道:“袁老先生过誉了。”

众人这时候也都纷纷恭维着,大抵是少年俊彦,国之干城之类的恭维之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