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看小說網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催泪系导演 > 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节制和含蓄

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节制和含蓄(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一个人敢于克制自己最擅长的点,来讲述这么一个故事,真的不愧是名副其实的名导!

为什么说“节制”和“含蓄”呢?因为影片里面的确是有很多地方,很多部分,很适合扇情,举几个例子。

开头小分队罗布泊寻水,一个小分队直接消失了,只留下一只鞋子。电影没有就此展开扇情,我们看到的是什么?一只鞋子装在木盒子里,连同一个水壶,埋了一个衣冠冢。指挥官在旁边写诗;两个战士在此地打下界桩,锤子高高抡起;战友集体朝天鸣枪,它营造的是一种肃穆而又无言的氛围。同时,又是一种无奈的“自然而然”,与此相对,视觉语言反而是非常有力量的,情绪在这种张力下非常自然的呈现,而不是强硬的直接表达。

找水这一段其实还有一个非常精彩之处,在埋葬鞋子前面:大家已经找了很久的水,镜头最后停留在老冯的表情上,他的表情发生了变化,我想他这会儿一定是看到了水,然而他的表情并不是喜悦、欢畅,而是带着疑惑,这个表情也让我当时很疑惑。他为什么是这样的表情?结果他下一句是问身边的战士:那是水么?这一句完全表现了他此时的心态,一点小心翼翼的惶恐,这一小段不知道胜过多少描绘。

再比如,神仙会上,陈将军打靶压枪算环数那个。好枪法吧——每一枪打几环都清清楚楚,并且丝毫不错。然而影片里没人喝彩,剧情瞬间到了下一步,只把惊叹留给了观众。当然,我们可以过度解读一下,其实大家都知道他枪法好,所以也就见怪不怪,自然而然了。而我个人认为这当然也侧面诠释了一个小主题,即这个项目“一点儿都不能错”;同时也刻画了这位首长的形象,精确、靠谱、有掌控力。到此,这一段的功能已经达到,甚至还有富余,再叙述就是浪费篇幅,这也便是“节制”的另一种意义。

《横空出世》很好,票房很高,口碑很赞。

票房方面,一周接近十个亿,这样的票房,对于李易过去的最高光的时候,显然是不够看的,但是于时下主旋律电影票房疲软的环境而言,于这部电影本身的商业元素而言,这样的成绩却是足够称得上是优秀了。

而关于这部电影的风格,也让很多人比较惊讶,因为,李易是什么人?

最擅长催泪,最擅长扇情的人,可是这部电影,其实扇情的部分却算是少的了。

魔都大学,文艺学博士严易之却是给出了一篇另辟蹊径的评论。

再比如清退一整个工程队;送书时候,二人接连背诵教员词句,这本可以是一个康慨激昂的桥段,收束却是:哈哈,我回去好好读读,又比如吃光了一整片树林,等等。其实都是可以大量展开的地方,但都“收住”了,表现到了,又轻轻放下。在我看来,这个是比较体现功力的地方,也是整个电影出彩的地方。

更为难得的是,哪怕是电影扇情的部分,其实也很克制,比如灭火的那一幕,虽然用了音乐,可是后面却是戛然而止,并没有继续扇情下去!

这一切的一切,都和我们过去看的那些主旋律电影,有着极大的差别,而我个人认为,这恰恰是这部电影,能获得如此多赞誉的原因所在!”

“最近两天听很多人提起《横空出世》这部电影,被引起了兴趣,于是就去电影院看了一下。

这部电影确实非常精彩,也很动人,而比较引起我感兴趣的是其中的一个点——或许也可以部分说明这个电影的动人之缘由。

即,它虽然是一部非常“主旋律”的电影,其所描绘的那段历史本身聚集了非常多的戏剧性,也够宏伟,所以完全可以拍得很“热闹”,很“康慨激昂”;然而它偏偏选择了一种非常“节制”或者说“含蓄”的表达方式。它在很多地方都是“收”着的,产生了一种革命浪漫主义与古典美学相叠加的、奇特的美学效果。

特别是了解到这部电影的导演的过往的风格就是极致的扇情,极致的催泪的时候,更加的惊讶了。

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李导演改变了自己的风格。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