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看小說網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N道贩子康采恩 > 第421章 来自隋末运河边的水军陆战队—4

第421章 来自隋末运河边的水军陆战队—4(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再加上单雄信刚才说到的神通,程知节似乎猜到了什么重要的内容。

于是他立刻开口问道:“兄长刚才的那番话说得我茅塞顿开,你说我们这些人天天翻弄史书,怎么就没有想透这一点呢?”

“那我哪里知道?我可是个粗人。”

“不,哥哥你是知道的。你的那位大当家可是南极仙翁的弟子。那南极仙翁可不是住在咱们华夏土地上吧,再加上刚才你多次提到了海外大国,这就让我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些观点一定是南极仙翁他老人家长期观察我华夏历史的结论。所以大当家那位亲传弟子,才能够习得其中精髓。还有那个什么神通,也定然是南极仙翁传授给大当家的,说不定穿过蓝色光芒所到达的地方,正是南极仙翁观察华夏历史的所居之地,因此才有了所谓海外大国的各种传闻,否则的话,大当家身上所携带的秘密,未免就有些解释不清了。”

单雄信没有想到,这位带着一张黑脸的程知节,竟然有着如此活络的心思,这么多天了,他都没能猜透康采恩背后的秘密,没想到这个家伙竟然说的头头是道,就连他自己也给蒙住了。(未完待续)

“兄弟,你这话可就错了,虽然哥哥我是个粗人,但我却也知道,如今大隋朝的天下,完全是杨广那个独夫造成的,他是不想给人活路,根本就不讲究什么公平公正,但法律严苛的地方,它还是讲就这玩意儿的,只是对犯罪之人的惩罚,残酷一些罢了,这两者可不能相提并论,兄弟你可曾忘了,那残酷一时的暴秦,可就是凭借法家而独树一帜,最终一扫六合、统一华夏的。而我家主公亦曾经向我等展示过许多海外大国的典章制度,虽然我只听了个大概,但也知道许多更加残酷的法律。可是那终究与苛政不同,相反,有很多地方还因为他们的法典而名留青史,可见,法律这种东西并不见得是坏事,关键在于这法律要合乎民俗,否则,它必然是不合人心的。”

程知节并非是个莽夫,他肚子里是装着不少墨水的,而且智商的运转效率也不低,没有几个呼吸,便想透了其中的关窍所在,于是只见他一拍大腿,忽的一下跳了起来,激动的向单雄信说道:“哥哥此言说得甚是,这法律只要合乎民俗,便是符合人心的。得人心者便可以得天下。此大秦所以统一华夏者也。但秦国之风俗不同于六国,而是皇帝偏要天下混一,于是六国之民难免不够适应,因此大清王朝也就慢慢的失去了人心,并最终落得了一个二世而亡的结局。”

单雄信闻言哈哈笑道:“兄弟果然是深藏不露,讲起道理来一套一套的,让我想起了我家那十岁的主公,可惜,哥哥我只是个粗鄙的武夫,不配与兄弟谈论这样的大道理,所以我也不太清楚,秦朝的灭亡究竟和推广秦国律令有没有关系?我就记得我家主公曾经说过,这天下婚姻是件好事情,自从周朝分封,而大秦统一之后,我华夏便有了故土之说。两周800年,领土较之殷商翻了何止十倍。那都是分封制的功劳,可分封制也带来了巨大的内耗,这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诸侯站出来统一,因此,两周与大秦,都是我华夏历史的功臣。比起枉活400年的两汉,还要强出不少哩!”

程知节一听这话,稍微一寻思,便品味出了其中真谛,要看对于分封制的延续,实际上只是流于形式,但却失去了其中最为重要的实质内容,那就是向边疆地区扩展他们的文化与礼仪。

倘若两汉这么做的话,说不定西域、漠北以及蛮荒的南方,早就已经成为了所谓的华夏故土,那样的话,他两汉王朝也可以被称为华夏文明的功臣。

但不幸的是,就算他汉武帝刘彻拼尽了天下的半数户口,也没能彻底的消灭北方的匈奴,而当年一度曾经灭亡卫国的狄人——卫国地处殷商的核心地带,农业基础雄厚——后来又去了哪里?

可见用不用分封制,差异还是很明显的。

程知节真的没有想到那个十岁的少年,啊不对,11岁的少年,竟然能有这样深邃的观点。

就算是没有什么神通,这也是个了不起的孩子,如果不是碰到乱世,说不定就能成为一代神童甚或是一代贤相呢。

当然,这样的想法只是一般思维的必然结果,如果结合到康采恩现在取得的成就,恐怕即便是乱世,也无法阻挡他前进的脚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