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看小說網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之铁马山河 > 第四百一十一章

第四百一十一章(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当日汉灵帝设朝,聚大臣议曰:“今黄巾贼并聚三十六万,如之奈何!”有皇甫嵩出班奏曰:“臣启陛下,依臣三件事,黄巾贼自灭也。”帝问甚三件事。奏曰:“第一件事,天下遍行诏赦,若有凶徒谋反,聚集山林,打劫城池;第二件杀害命官,讨虏仓库,伤害黎民;第三件,如自愿去了黄巾,便为国家良民,如不去黄巾,全家诛杀。”帝:“依卿所奏,赦书到日,尽行赦免。”又奏曰:“今汉朝兵微将寡,黄巾浩大,不能破得。陛下可诏天下义军,高官重赏;可拜一元帅,将空头宣诰,重赏三军。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帝曰:“谁可为元帅?”奏曰:“若有人为元帅者,便挂印;若无人,小臣亲去。”帝曰:“卿便挂印。”分付空宣诰珍宝,将御林军一十万。得圣旨:“虽无銮驾,如朕亲行,便宜行事。”皇甫嵩挂了金印,做了元帅,辞帝领兵离朝。

这说明,“御林军”并非某一朝代所设置的军队,而是民间或宋元小说中对皇帝禁军的俗称,到后来风行天下,成为天子禁军最广为人知的军号。虽然真实的历史上,并无御林军这一军号,不过唐代曾设置过左右“羽林军”,为皇帝北衙门禁军。“羽林”,一说取自天上的“羽林星”,主车骑;另一说“为国羽翼,如林之盛”的意思。不过这样深刻的文化内涵对古代目不识丁劳苦大众而言实在不好理解。而“羽”,“御”二字发音相差无几,而”御“又是专指皇帝,可能因为这样,”羽林军“就被民间讹传为”御林军“,广为流传,羽林军反倒知者不多。

真正执行御林军用途的,实际上是禁军。

汉灵帝时,为讨伐西羌及黄巾贼,中平五年于洛阳西园招募壮丁成立一支战时赴外出征的禁军“西园军”,以中常侍蹇硕为首统率,设八校尉,八校尉分别为上军校尉蹇硕,中军校尉袁绍,下军校尉鲍鸿,典军校尉曹操,助军左校尉张融,助军右校尉冯芳,左军校尉淳于琼,右军校尉夏牟,史称“西园八校尉”,西园军亦为中国募兵制之始。

禁军作为保护天子的重要兵马,意义重大,作用也是异常的高,所以别的不说,首先一点就是必须要忠诚。忠诚,听从命令,这对任何一个军队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对于禁军来说更重要,毕竟这是直接接受皇帝命令的兵马,平日里也是负责保护皇帝的安全,要是他们出了问题,那乐子可就大了。

却没想到,严绍这一手完全是用来针对曹操的,只要天子的手中有了属于自己的兵马,将来就算曹操有了什么不轨的企图,也会麻烦许多一一一一没错,只是麻烦,严绍可不觉得曹操连区区数千兵马都无法搞定。

顶多也就是多费了一些手脚而已,不过对严绍来说,只要是能让曹操多麻烦一下子,也是可以的。

然而就在刘协即将打算接受严绍的提议时,旁边却有人大声的道。

“这样不可...”

严绍及殿内众人看了过去,原来是在杨彪下首的一个官员说的。

其次就是出身,好歹也是皇帝的禁军,总不能弄一些草寇进来吧?

问题也恰恰在这里...

西凉军的这些俘虏过去都是一些逆贼,更有着俘虏的身份,单从身份上来讲就已经是完全的不够格。

见众人都看了过来,那人立刻大声的道。

“禁军乃是保护天子的重要兵马,怎可以用这些西凉军的逆贼呢!”

听到这句话,顿时一阵议论传来,许多大臣觉得他说的挺对的。

到不是说他们不清楚一支兵马掌握在手里的重要性,而是用西凉军的战俘来使用,这一点确实有些超出他们的承受能力了。

御林军,指古代护卫皇帝及京城的军队,也是最广为人知的皇帝禁卫军名号。在一般人眼中,御林军意味着装备精良,能征善战,攻无不克。不过,在二十四史中,并不能找到哪怕一条关于“御林军”的信息,在《通典》,《文献通考》等记载古代典章制度的古籍中也不见“御林军”的存在,“御林军”一词最早见于元代的话本《三国志评话》。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