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看小說網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之铁马山河 > 第一百八十五章 决策

第一百八十五章 决策(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历史上的屯田之所以没闹出这么多问题,跟对屯田者的压榨也不无关系。不过这种屯田方式并不长久,没有足够的利益,是根本无法刺激百姓努力耕种的。最初或许还没什么,为了活命,为了吃饱饭,就算被压榨的惨了些也没关系,可是等到天下太平了,乱世过去了,你还能指望百姓会为了这么点收成继续屯田吗?

当然,这么考虑对严绍来讲多多少少有点远,但是严绍这么做也是为了吸纳更多的人口来北海。打仗拼得就是各种资源,这其中也包括了人力资源。历史上曹魏为什么能一直压制东吴跟西蜀?除了继任者的能力之类问题外,最根本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足够资源了,尤其是人力资源。

连打仗的人都没有了,还谈什么战争?

整个三国时期在中国的历史上除了是一场波澜壮阔,如史诗一般的战争之外,也是一场自相残杀的战争。到了最后拼的几乎就是谁剩下的人口更多,这种事情严绍不能不提放。

而历史上东吴能跟曹魏抗衡这么长时间,也未尝没有在前期吸纳了足够多的百姓的缘故。

所以在这之前,严绍就需要先好好的理清东莱境内的一些隐患,尤其是依旧活跃的乱军贼寇。

严绍曾经考虑过要不要留下一些兵马,但是跟太史慈等人商量一下发现,这么做效果未必会很好。为什么黄巾这么难剿灭,除了善于藏匿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当地官军无能。北海兵马到是勇猛善战,可是该留多少兵马又是一回事。

考虑到当地黄巾的数量还有分散程度,要是少于三千的话,就算有效果,想剿灭这些乱军恐怕也不知道需要多少年。这么长的时间,严绍耗不起。

他手里的兵马并不多,击败了蔡起之后,剩下的郡国恐怕也需要耗费一些周折,这里面需要用到兵马的地方绝对不少。要是将这么多的兵力都耗费在剿灭黄巾上面,恐怕会拖慢他的速度。

所以,调集一些更加强悍精干的部队,也就成了必然,而第一个被严绍想到的就是敢先军。作为严绍麾下最精锐的部队,敢先军的规模已经达到了千人,且每一个都有着伍长或是什长程度的实力,再加上严格的训练,无论是马战还是步战都同样精通,甚至就连水战也因为当初在长江时的经历,稍微懂得那么一些,至少绝对不会因为晕船而呕吐致死。

——————————分割线——————————

严绍到是一点都不担心敢先军是否能对付的了东莱的黄巾,要知道在被太史慈教训一顿之后,东莱的黄巾元气大伤,已经不成气候。要是被严绍当作精锐来训练的敢先军,连这么点黄巾余孽都解决不掉,那可就真对不起他花在敢先军身上的钱了。

不得不说,严绍此举在东莱还是很得人心的。

有了郡内世家们提供的情况,孙观的敢先军就好象一把锋利无比的刀子,每一次都能切割在最为恰当的地方。东莱郡的黄巾基本上是各自为战,区区三五千的贼寇根本没法抵挡敢先军的铁蹄。

就算是有些稍微机智一些的,退入山林里面,希望用山林来阻挡骑军的铁蹄也没用。因为敢先军本来也不是为了骑战而专门训练出来的,不仅马上能冲阵,下马也同样可以扑营。而且到了山林里面之后,敢先军高强的个人武艺反而跟着发挥了优势。

将孙观跟敢先军调来去围剿东莱黄巾,则效果必然明显——————就算不明显也没关系,在严绍的预计里面,统一青州的过程中敢先军能发挥用处的地方很少,完全可以给孙观更多的时间去用来剿灭黄巾。

而且他也需要有一个信得过的人,在这个期间把持一下东莱郡的事物。

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屯田...

屯田这东西对于百姓来讲绝对是好事,但是对世家恐怕就未必了。

把土地白分给百姓,甚至是让他们几乎免费的去耕种,世家的土地该怎么办?何况严绍在关于分成的问题上还给了屯田的百姓这么多的利好。倒时只怕东莱的屯田政策刚出来,就会跟北海一样人心浮动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