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看小說網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日月永在 > 第四百三十三章:三反之争(上)

第四百三十三章:三反之争(上)(第1 / 6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大朝会之上,所有人都心中暗吃一惊,平素里,可是很少能看到朱允炆用那么多的词汇来着重去夸一个官员。

以往在皇帝嘴里,不骂几句都算是最大的肯定了,还指望朱允炆那自负的心气说两句夸奖?做什么白日梦呢。

朱允炆开心当然有他开心的理由。

好一个钱安平,这次确实是出尽了风头。

甚至连国企的雏形概念都完善了。

在转过年后,四川的情况很快步入正轨。

在四川布政使司的统一领导和组织下,四川商会对物价飞涨的几大种类进行了侧重性的从事生产活动,同时,由衙门直接注资成立的商贸有司,也开始雇佣人手进行生产。

以点带面,以朝廷公有资产带动民间自由资产发展,与此同时,四川布政使司衙门迅速出台了相关的补贴政策,用于给付补贴的钱财,恰恰是之前邝奕和在征收田地时,砍下了原本属于那群粮商的一成,让利给了老百姓。

当地的补贴政策加上早前朱允炆制定的免税政策并存,给了四川脱耕户转产最有力的支持,四川的发展良性且迅猛。

四川的情况很快就被内阁知悉,而后传递到朱允炆的手上,让后者很是开心。

大明眼下的国企,硬要选一个出来,也就只有商部下辖的辽东、江南织造局和各省的盐运司有点国企的影子。

皇商不算国企,皇商赚的钱是老朱家内部分配,是私企。

所以皇商干的买卖,不是根据国家的政策考量来走,宗人府一堆宗亲没有那么高尚的情操,他们只干挣钱的买卖,从最早的煤炭垄断到如今的海外倾销垄断,国内国外技术、代理两个区域的垄断才是皇商惦记的。

什么发展建设、百年大计、民生强国压根不在皇商的考虑范围内,所以他们只能称为私营资本家,连企业家这个称号都配不上。

国企则不然,国企是国家出资成立,旨在促进经济繁荣、带动地方发展、引导民营壮大,是先富带后富,目的是实现全国富裕,从而以税收的程序帮助国家实现富裕。

“好一个邝奕和,不仅做官廉洁,而且这思想上,也很是踏实为民,朕很欣慰啊。”

大家好,我们公众.号每天都会发现金、点币红包,只要关注就可以领取。年末最后一次福利,请大家抓住机会。公众号[书友大本营]

四川这次让朱允炆开心的,可不止是邝奕和一个人,包括成都知府的钱安平,也让朱允炆圣心甚慰。

“当然,这几个月四川的发展,也不仅仅只是邝奕和一个人的功劳,四川布政使司衙门和成都府上上下下的各级官吏、公员都有功劳,尤其是成都知府钱安平,这家伙提出的两点建议可是这次四川退耕转产工作得以步入正轨,取得巨大成绩的中心纲领啊。”

朱允炆感慨道:“用朝廷的钱来牵头民间的钱,用政策的形式来给予百姓转移生产方向后的补贴,这两点,可是相当具有前瞻性、进步性、建设性的金玉良言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