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看小說網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日月永在 > 第二百四十三章:编修《建文大典》(中)

第二百四十三章:编修《建文大典》(中)(第1 / 5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听了朱允炆的意思,杨士奇第一个表示赞同。

“陛下圣明,为官须知这种东西,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士子寒窗苦读,读的书到底都是一些大道理,深入基层安民地方,根本用不到什么圣人言论,确实需要一些指导的为官教材。”

先说完这些吹捧的废话之后,杨士奇又提出了担忧和质疑。

后来,有的家庭条件好的官员更加懒惰,干脆请一个师爷,让他按照这本书来代行县令职责,自己在家躺着睡大觉,吏部又一人发了一本《责任条例》,这两本书,就是大明进士的必修课文。

而这两本堪称为官教科书的题材,从洪武年一直贯彻到清末。

这也就是所谓的按纲施政。

太祖的意思就是我不需要你有你的想法,我只需要你按照我的想法来当官就成。

一本《县令到任须知》,让无数进士县令在下放的时候,无论他是去辽东还是去甘肃,亦或者去福建、两广、云南,他到地方的所作所为都是这般生搬硬套,根本不懂得变通。

乾清宫里,朱允炆没有先介绍自己对于《建文大典》的构想,而是将南直隶省考的考卷发下去,让四人先看了一遍,不出意外的,四人俱都不由自主皱起眉头。

“南直隶的考题,有的是民生方面,也有经商和律法方面的,不出意外,考的一塌糊涂。”

朱允炆轻笑着摇摇头,倒是替这些考生说起了好话。

“没办法,是朕想的简单了,让一群没有当过官的人来动笔治理地方,哪里考得好呢。”

平素里大家喝酒的时候总能吹的山呼海哨,真遇到具体事件,这群基层的士子学生可就麻了爪,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怎么办,除了假大空的大道理说的比谁都顺溜。

曾经也不是没有那种心高气傲之徒,他们倒是挺有思想,觉得做官不能这般生硬,不能搞按纲施政,他们觉得自己可以治理好地方。

谁还不会治个国了?

结果就是他自己的想法搞得更是乱七八糟,被太祖气的一刀砍翻,从此吓得这天下县令都老实下来。

小本本治国成了明清两朝的常态。

“朕看了这本《县令到任须知》,也看了《责任条例》,有感而发,这才想要编修一部《建文大典》来,你们倒是可以理解为新的《为官须知》。”

“我记得翰林院在洪武年的时候,还煞有其事的编修过一本《县令到任须知》以及《责任条例》,有这么回事吧。”

听到朱允炆问起这件事,四人都笑了起来。

洪武年,很多翰林进士下放基层任县令,但县令的工作跟他们在京城里搞学问那完全是两码事,很多学子到了地方瞬间两眼一抹黑,根本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更别提开展工作了,为此,太祖皇帝找了几个类似后世的优秀县令,召集他们到翰林院编修了这么一本为官指南。

一个县令下到地方,首先要抓哪些工作,其次要走访哪些地方,最后要处理哪些疑难杂症,那本书上都有。

这本书有多厉害呢,一个县里大小事项一百余条,可谓事无巨细都给你讲的一个明明白白,你不用费脑子请师爷,就拿着这本书按照上面的步骤去施政,包管三年地方省府的吏考能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