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看小說網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1908之钢铁雄心 > 第四百八十六章 菲律宾海战

第四百八十六章 菲律宾海战(第2 / 6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考虑到中国未来的主要开拓区是南方群岛,而不是寒冷的西伯利亚。

因此国社政府特意在国防军中成立了海军陆战队,而且由于对陆战队的某种期望,所以虽然陆战队没有像美国的同样一样,拥有极高的地位,同时也是美国宪法当中,美军中惟一一支无需国会批准,总统便可动用的部队,陆战队司令更是只需要向国防部长及总统直接负责。

但是新生的陆战队,也是和空军、陆军和海军齐平的一支军种。

对李世憬来说。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因此日本联合舰队的威胁完全不是他需要考虑的,他所需要考虑的仅仅只是如何用最小的代价抢下日军的滩头阵地。

这次为了抢下菲律宾,国社政府可是整整出动了三十万兵力。

对于一座像菲律宾这样的岛国来说。三十万的兵力已经是相当庞大了。

另一方面,日军驻守在菲律宾的兵力。也只有三十多万而已。而众所周知的是,在一比一的情况下。国防军是明显要强于日军的。当然素质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装备。

和寒酸的日本陆军相比,国防陆军的装备只能用奢侈来形容。

战争的开始,在最初的确消除了德国社会的分化。天主教徒、犹太人、信义宗教徒、社会主义者、右翼势力与自由主义分子都因战争而团结。不过,随着战争的变化,原本的分化再度出现。天主教徒、社民党人与犹太人对战争之热情减退,令其对国家的忠诚受到质疑。借助战争发财的人士与参加罢工的工人也遭到批评。弗里德里希?阿尔弗雷德?克虏伯就因为替交战双方提供军备,而遭到别人的谴责。个人利益往往被其他行业牵引着。德国政府设立最高价格管制以干预经济,而商人则以转移生产目标作回应,造成物资短缺。以上情况令社会紧张,经济秩序受到破坏。在1917年,单单在德国就有五百次罢工,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918年11月11日,世界大战终于结束,而鲁登道夫的预言就几乎马上实现。虽然战争完结了,但英国继续封锁欧陆长达一年,令德国物资短缺,民不聊生。魏玛共和国政府签署的凡尔赛条约,更被认为是极度苛刻,完全不是德国人民在最初所期待的。

然而,凡尔赛条约出乎德国人意料之外:德国必须割让约一成的领土、让莱茵兰非军事化、让法国占领萨尔区和付出大量赔款(分七十年还债,直到1988年)。对于他们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战争罪责条约:德国必须承认对发动战争的全部责任。

德国投降后,盟军从没有占领德国领土,而当时西线的德军仍在法国北部。而且,当时列宁与德军议和,在3月俄罗斯签订了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夺得大量俄国在东欧之领土与赔款。这代表德国打败了俄罗斯,也表示当时德国仍有胜利之机。于是。很多德国人都深信德军所向披靡,根本没可能会战败。换句话说,只要政府代表没有“卖国求荣”,而国家又没有因革命而崩溃。德军一定会取胜。对一些德国人而言,即使必须求和,他们也相信盟军会根据十四点和平原则宽待德国。

也因此条约被德国人视为奇耻大辱。

而哪怕是一个刚刚被动员的预备役士兵,在被武装到牙齿后,也能发挥出比日军士兵强出许多的战斗力——————当然,这只是在小规模战斗上,很多时候个人的素质也是战斗力中很重要的一环,这种素质不单只是战斗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大型战役中的执行能力。

这些,就不是装备能弥补的了。

好在中国原本就是常备陆军最多的国家之一,仅比俄国少上一些,因此在精锐的数量上到不会输给日本。

“不过如果这次的战役能推迟一些执行的话,对菲律宾的战役估计也就能顺利许多了。”

站在登陆舰的舰桥中看着远处的战斗,还有不时会坠落海面的战机,虽说枪炮震天,而且登陆舰的周围不时的还会落下一些炸弹或鱼雷什么的,但是李世憬还是镇定的道。

于是,德国的保守派民族主义者与前军事领导人就借此诿过于人。最著名的代罪羔羊就是威玛共和国的领导层、社会主义者、**者以及“国际犹太人”,亦即被认为“为富不仁”的犹太人。以上人士统统被称为“十一月罪犯”,被指为出卖民族的罪人,包括批评德国民族主义、煽动叛乱、煽动军事工业之罢工与牟取暴利。最重要的是,“十一月罪犯”被指叛国。与所谓民族大义相违背。

无论如何,刀刺在背传说在战后广泛流传,后来并令极具种族主义色彩的纳粹党能借之获得公众的支持。1919年,德国革命仍然持续。锤子镰刀党人成立了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最后被右派的自由军团镇压并推翻。由于此苏维埃的领导成员大多是犹太人,故此反犹太主义者在进行宣传时,便为犹太人扣上“卖国的锤子镰刀党人”的帽子。

对陈绍宽而言,联合舰队就是他的心腹大患…

————————————————————

和陈绍宽的担心不同,李世憬只是关注着发生在海岸上的战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