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看小說網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国相 > 第1563章 武进伯的箭

第1563章 武进伯的箭(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这便是王守仁仕途的最后一站,而他这位新建伯没有世券,亦没有岁禄。

要是落到武将的后代身上,怕是早已经吵翻天了,但王守仁的后代似乎乐于如此,不稀罕那每年七百石禄米,却是专心于科举。

总的而言,不论是武将还是文臣,爵位是一把双刃剑。

朱承勋不甘每年领着九百石禄米,过着混吃等死的勋贵生活。他自知无法捞得总兵的差事,亦不想在五军总督府混日子,便是花钱和走关系谋得了通州卫指挥使的职位。

很多念头不停地在脑海中闪过,最后定格在一点上:他要射杀这个蒙古的头目,他要借此获得军功,他要成为蒙古人闻虎色变的大明将领。

其实这里有着一个很大的误区,并不是嘉靖不想重用王守仁,而是嘉靖已经不能再重用王守仁了。

在嘉靖上位之初,王守仁的靠山兵部尚书的王琼倒台,而他作为王琼党羽免不得受到打击。宸濠之乱之事被翻了出来,因王守仁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封爵新建伯。

这看似替王守仁讨要“公道”和“封赏”,但实质不安好心。

跟着武将苦苦追求爵位不同,文官对封爵之事并不热衷,哪怕严嵩可谓是只手遮天,但亦从来没有想过为自己弄个爵位。

爵位,对于有追求的文官而言,可谓是害自己害后代。

嗽!

像靖远伯王骥三次征讨麓川,因功封靖远伯,与威宁伯王越、新建伯王守仁成为明代因军功封爵的三位文官,只是他的后代袭爵,却是一官半职都捞不到。

最为重要的是,一旦接受了朝廷的功勋,则是不能在朝廷担任要职,甚至连九卿的事务都不能够参与。

像王守仁是弘治十二年二甲进士第七名出身,进入官场已经有二十二年,年仅五十岁,时任南京兵部尚书,毅然是兵部尚书王琼的接班人。

事情偏偏就在接下来的“新建伯”上,由于他得到了爵位,已然不可能再回京城接任兵部尚书或担任其他要职。因祖制“不得预九卿事”,令到他跟六部无缘,只能在地方出任督抚。

嘉靖六年,因两广思恩、田州的民族首领卢苏、王受造反,朝廷下诏让守仁以南京兵部尚书兼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兼巡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